7月22日至23日,省教育厅厅长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在苏州、南京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题调研活动,南通大学支云足球学院院长於世海参与调研,并在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座谈会上作专题发言,结合学院前期扎实调研成果,为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建言献策。
一、深耕一线调研,夯实建言基础
为精准把握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痛点,支云足球学院此前已开展多维度、全覆盖的前期调研。调研团队先后走访南通市两支职业足球俱乐部——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、江苏珂缔缘足球俱乐部,深入了解职业俱乐部对青训人才的技能要求、职业发展路径及与校园培养体系的衔接需求;与参加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南通籍队员面对面交流,倾听他们在赛事参与、技能提升及升学规划中的困惑与诉求;实地考察南通市第二中学(足球特色学校)的日常训练、课程设置及体教融合实践情况;走进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,调研体校学员的文化学习、训练强度及升学通道现状;同时与足球运动员家长深度座谈,掌握家庭在子女足球培养中的支持力度、顾虑及对贯通培养模式的期待。系列调研为学院精准把脉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“断点”“堵点”提供了第一手资料,也为此次专题调研中的发言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。
二、参与省级调研,共话发展新机
7月22日下午,於世海院长随调研团走进苏州吴县中学、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,实地察看足球场、青训中心、俱乐部等场所,观看校队暑期集训,与教练员、运动员深入交流。在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召开的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上,於世海院长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及学院思考,围绕足球后备人才贯通培养作交流发言。他指出,当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专业设置滞后、体校类型限制、学生成绩门槛等现实制约,支云足球学院正积极探索破局路径。他介绍,南通已具备良好的足球人才培养土壤——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日趋完善,“苏超”联赛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竞技平台,多所中小学深耕足球特色教育,但“小学-中学-大学”培养链条断层、体教资源未能充分融合等问题仍待解决。借鉴南京“5+2”联合培养试点、山东“3+4”对口贯通培养及杭州长学制培养等省内外经验,於世海建议,南通可探索“3+4”或“5+2”贯通培养模式:由南通市教育局牵头,组织体校、高职院校、高校座谈论证,明确合作主体与专业方向;南通大学将加速推进运动训练、足球运动新专业申报,争取早日招生;联动市体育运动学校及高职院校,共同向省教育厅申请试点,打通足球人才升学通道。
三、锚定目标前行,助力足球发展
此次调研中,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强调,要深化“一条龙”培养机制,畅通升学通道,让小学到高中培养链条不断档,发挥高校龙头带动作用,培养更多优秀足球后备人才。这与南通大学支云足球学院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。下一步,支云足球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,持续深化与南通市各相关单位的联动,将前期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方案,积极推动足球后备人才贯通培养试点落地,为江苏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贡献“支云力量”。
(撰稿:马爱民)